中国碳市场发展下一步:链接“一带一路”国家?

国家政府的一位关键的碳市场顾问在COP27的一个会外活动上表示,中国对使用《巴黎协定》第6条产生的国际碳信用(主要来自“一带一路”倡议国家)来增加中国碳市场的碳抵消供应持开放态度。




迄今为止,国家对利用新兴的巴黎协定碳市场表现出的兴趣不大,但这种情况可能即将改变。尽管被允许每年使用约2.25亿碳抵消来进行国内碳市场ETS的履约,但自2017年3月以来,国内的自愿核证减排项目(CCER)一直处于被暂停的状态,这使得国内排放企业几乎完全无法获得碳抵消供应。


分析机构Refinitiv估计,在去年的第一轮ETS履约后,市场上只剩下约1300万CCER,政府何时重新启动CCER尚不确定,但预计将在明年启动。“与允许的抵消上限相比,CCER的供应远远不够,”北京清华大学教授段茂盛在沙姆沙伊赫COP27中国馆的一场活动上表示。段茂生是中国碳市场建设设计所依赖的关键专家之一。“合作方式和6.4条款的机制都可以作为中国ETS的碳抵消的补充渠道,”段教授在演讲期间的一张幻灯片上说。


段教授说,中国正在考虑的选项之一是开放购买国际可转让缓解成果(ITMOs),这些成果是在巴黎协定第6条合作方式下制定的双边的基线和碳信用体系下产生的,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采取的行动。然而,该倡议的发展远远超过了这一点,目前全球已有近150个国家签署了该计划。“当我们与‘一带一路’倡议国家合作时,我们应该允许采用巴黎协定第6条市场机制,”段教授在活动中说。


但他也强调,中国要想使用第6条的机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段教授说:“连接需要管理市场波动和流动性,6.2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核算系统,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NDCs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补充说,需要能力建设和专业知识来确保在每次ITMO交易后对国家账户进行相应的调整。段教授表示,开放这样一个额外的供应流,只是中国碳排放交易系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几个巨大的工作之一。


目前,国内ETS市场覆盖每年排放约45亿吨二氧化碳的约2200家化石燃料电厂的发电企业。但在未来几年,国内碳市场计划将扩展到其他一些碳密集型行业,如钢铁、水泥、电解铝、化工和石化,以及国内航空。届时,国内碳市场覆盖的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60 - 80亿吨,约占全球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五分之一。


在国内,关于碳排放交易系统的未来发展道路一直存在争议,段教授和他在清华大学的几位同事主张放弃目前基于排放强度的方法,转向采用绝对上限。多数市场参与者预计,二氧化碳排放绝对上限将在某个阶段发挥作用。中国巨大的潜力意味着市场正在注意到正在发生的事情,行业组织IETA总裁Dirk Forrister在COP会议上表示,中国目前正在考虑购买ITMOs,他认为这是“非常有趣的”。根据IETA的模型,他表示:“中国不仅是一个卖家,有时也可能是一个买家,这真的很有趣。但如果中国参与进来,它将成为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参与者。”

来源:碳中和专委会,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